![]() |
Post #51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老弱病残队 ... |
![]() |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老弱病残队 ... 天气放晴,能看见前队,距离并不远,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 |
aswatercn 于 2015-07-09 20:49:33 编辑
---------------------------------------- |
|
![]() |
Post #52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 ... |
![]() |
我自己找方法,硬切到前队所在平台,前队继续出发,我留在此处等待后队。 16:56分,听到云飞扬和讲究的声音。 ![]() 图片右侧,清晰的土路。 我告诉云飞扬下面土路是正确的道路,他们下行到此路,与我汇合。 后队还有小刀和蛤蟆,此时还在到垭口的上升路。 ![]() |
---------------------------------------- |
|
![]() |
Post #53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 ... |
![]() |
在这个平台,我们叁个大约等了一个小时,用对讲机告诉小刀和蛤蟆,过哑口后走正确的土路。 实在是不敢让他们也来尝试一下翻石头的感觉。 毕竟他们已经是最后,还是选择安全、快速、最容易走的路。 这时候有一头牦牛经过,歪着头看着我们,似乎在说,这么好走的路你们不走,去爬石头。 在之后的道路,这头牦牛到做起了向导,时不时停下来等待我们的脚步。 当晚,这头牦牛在我们的营地——范家牛棚,又引起一连串的故事,稍后详述。 ![]() ![]() |
---------------------------------------- |
|
![]() |
Post #54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 ... |
![]() |
之后的路,算是户外的高速公路了。 而且经过很多花海,雨季的川西,遍地繁花,的确美丽。 我们慢慢悠悠地走,走的并不快,毕竟还担心后面的小刀和蛤蟆。 大概GPS拉了一下,直线距离大概不到2公里,实际距离肯定会增加一些,我们大概从17:50走到19:50。 即使按4公里横切路来算。我们走的时间,也明显比我们想象的长。 ![]() ![]() |
---------------------------------------- |
|
![]() |
Post #55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 ... |
![]() |
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走。路过一处稍大的小瀑布。 得知营地水源就在此处,前队也提醒我们最好在这里打好水,省的再专门跑一趟。 我,云飞扬和讲究在此处小歇。 我们是远远看见几名队友打完水后往回走,他们回头看了我们一眼,继续向回营地的方向走去。 这里,讲究说起她的膝盖,好像有了一点点的不适。询问我和云飞扬的建议。 她的膝盖是在龙眼拉练线路——昱岭关那次出现状况的,并因此专门去做了核磁共振检查,拿出一份特长的报告。 医生的建议也是有分歧,有的说情况严重,有的说正常可爬山。 也记不清是不是这件事引起,在出发前的一两周,来走龙眼的人有很多去做了核磁共振,一时间,讨论群里检查报告满天飞。 以至于我们打趣说大家都去做一次膝盖的核磁共振检查,然后龙眼线路就没人走了。 我们当时能给出的建议就是,膝盖一旦途中出现状况,很难短时间内恢复,能保持原有状态就算是幸运的。办法大概只有减轻负重,降低线路强度,变换走路节奏和方式等等。 讲究有些黯然地说,有了下撤的想法,以往从来没有过下撤的念头,但这次突然有了。 这个话题实在有些沉重,毕竟只走了一天半的行程,很难说下撤的想法是不是合适。 自己一个人前行,留给领队一点空间,也许可以劝说一下。 稍大的小瀑布,水源。 ![]() ![]() |
---------------------------------------- |
|
![]() |
Post #56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老弱病残队 ... |
![]() |
走过这个比较大的溪流,又过一个小溪流,已经能听见偶尔飘过来的营地喧哗声。 通过对讲机联系前队,询问到达营地的道路。 前队回复:路过大溪流,过两个小溪流,向下切就到了。 继续前行几十米,遇到第二个小溪流,但没有发现下行的道路。又用对讲机联系前队,过了第二个小溪流后多久有道路下行。 前队回复:过了第二个小溪流就可以下行。 我还是没搞明白,到底过第二个小溪流多少米有下行的道路。 前队回复:我们营地海拔3550,你看一下GPS高度,直接切下来就能到营地。 我看了看路边的乱石和密林,一时无语。 如果说第一次前队和我说:下面的土路和我无关,只是一片草泥马飘过,现在我听到要我直接根据GPS海拔高度下切到营地的指引,我心头是万马奔腾啊。 营地的名字是范家牛棚,听名字就知道这应该是为放养牲畜——主要是牛而搭建的一个棚子。 之前有看到网上图片,一个石头屋子。 既然当地牧民选择在这里,1、一定是这里有一块空地、2、一定靠近水源,3、一定有大牲畜走出来的明显路迹。 连前面那个引路的白脸牦牛都能走的路,前队要我根据GPS海拔高度硬切下去。 这要是浅浅地大草坡,这个方法最简单。 可现实情况是,这道路两边是密林,密林下面是乱石坡。 我脑袋被门板夹才硬切啊,天马上就要黑了,走了一天很累了,有好路前队你指不明白,要我硬切。 我终于知道,白天的错误道路选择,不是能力的问题,是态度的问题,前队就是这么走的,他们也习惯这么走。 至于到范家牛棚,他们是不是硬切我不知道,但是给我的信息是可以切过去。 在这一刻,我对前队的导航能力,指引后队通过的沟通能力,完全丧失了信心。 这时候,云飞扬和讲究从后面跟了上来,他们也听到对讲机里我和前队的通话内容。 我直接就对云飞扬发牢骚:切,切你妹啊,前队知不知道怎么指路啊,天黑了还要我们乱切,我们要是卡在石头堆或者林子里,那就不是开玩笑了。我自己找路,找到了就下去范家牛棚,找不到,找块平地就地扎营。 一边前行,一边找路,大概再走100余米,左手有3-4米宽的土路,斜斜向下,这就是去范家牛棚的道路。 找到正确的道路,心情还是万马奔腾,我直接对领队云飞扬说,我明天起,不再相信前队的道路指引,我会参考他们的信息,自行导航。如果这么明显的路也是“切”的路,那我玩户外这么多年,一直在走“切”路。 |
---------------------------------------- |
|
![]() |
Post #57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老弱病残队 ... |
![]() |
走到营地,他们大多在烧饭,我们的到来,对前队队友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 蓝色骨头给我一瓶烧好的水,我知道打水不易,简单喝了一小口,闲聊几句。 我对骨头说,那一段路其实有更安全、易行的道路选择。 骨头说前队开路者的地形通过能力、平衡能力很强。 我苦笑回应,前方开路最好通过能力差一些,路感和导航经验更为重要。开路的人地形通过能力那么强,什么路都敢走,那让后队我们这些通过能力不强的人咋办? 范家牛棚有一块空地,但是,不是平的,是有斜度的,大家的帐篷都是倾斜的。 我在最外层找了一块地方,默默地搭好帐篷,煮一点儿面条当晚餐。 此时天已黑,蚊虫特别多,间隔性地用头灯照亮,煮了很少的晚餐,摸黑在吃。 此时前队队友基本上吃完晚饭,大多钻入帐篷休息。 只有我,云飞扬,蓝色骨头在帐篷外。小刀和蛤蟆还在路上,一路上用对讲机沟通。 我在刚到营地的时候,通过对讲机给蛤蟆信息。1、肯定要走夜路。2、优势是道路清晰,无岔路。3、劣势是大雾,头灯照射范围受限。建议是1、就沿着最宽阔最好走的主路行进,2、路过1大2小瀑布后,前行100余米,左手边有下行到营地的主路。3、千万不要脱离路迹,千万别硬切。 之后,云飞扬对讲机常开,保持通讯。 夜深,云飞扬召集蓝色骨头和我,简单碰了一下头。商量对策。 根据小刀和蛤蟆的速度推断,基本上无法完成前面翻更高垭口之路,必须要下撤。 根据领队的判断,应该是小刀拖后,蛤蟆体能ok,他是在收队。 如果下撤,小刀和蛤蟆没有GPS,而且领队也不放心他二人单独下撤,领队选择陪同下撤,那么讲究也不得不下撤。 队伍就变成,8人前行,4人下撤的情况,那么谁来接替云飞扬来当这个前行的领队。 我肯定不是合适人选,因为我一个人都不认识,以前从来没有和队伍中其他任何一个人一同走过。 顺理成章,骨头成为前行队伍的领队。 骨头成为领队,应该是比较适合的。和他接触时间不长,仅仅一天半,但他经常说一句话“早出发、早扎营”。 户外长线如果坚持这个理念,这个队伍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深夜,我都不知道如何通过卫星电话和后方的星星联络。 说全队平安,肯定是假的,还有两个人在路上。如果按实通报,后方是否会担心? 斟酌半响,还是如实通报。然后坐在帐篷外,等待小刀和蛤蟆。 22:49,这两人终于抵达营地。 |
---------------------------------------- |
|
![]() |
Post #58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老弱病残队 ... |
![]() |
你们手台的电池够强的啊,好奇是改装了,还是带了好多块 |
![]() |
Post #59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 ... |
![]() |
bugbunny wrote: 你们手台的电池够强的啊,好奇是改装了,还是带了好多块 呃,队伍12个人,有5个对讲机,前1天半计划是开3台,实际是开了4台。 1天半后,分队,后队5人队形紧密,对讲机再也没开过。 走完全程,我的对讲机还是满格电。 |
---------------------------------------- |
|
![]() |
Post #60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 ... |
![]() |
依旧想知道其他几个人的手台的电池的情况。在走长线的情况下,前后队伍如果依靠手台来通讯,怎么保证手台的电池够用。我以前出去超过3天,电池就Over了。 你的手台还是挺强劲的么,用了一天半,还是满格。 |
![]() |
Post #61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老弱病残队 ... |
![]() |
手台收听耗电很少的。+10 |
---------------------------------------- |
|
![]() |
Post #62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 ... |
![]() |
s’胸‘好像田源 |
---------------------------------------- |
|
![]() |
Post #63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老弱病残队 ... |
![]() |
崇拜一下先,慢慢看 |
![]() |
Post #64
Re:【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老弱病残队之 ... |
![]() |
精彩……加分 |
---------------------------------------- |
|
![]() |
Post #65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 ... |
![]() |
bugbunny wrote: 依旧想知道其他几个人的手台的电池的情况。在走长线的情况下,前后队伍如果依靠手台来通讯,怎么保证手台的电池够用。我以前出去超过3天,电池就Over了。 你的手台还是挺强劲的么,用了一天半,还是满格。 一块电池板用3天马马虎虎啊 队伍行走的紧凑些,非必要情况不开对讲,带2块备用电池。 |
![]() |
Post #66
Re:【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老弱病残队之 ... |
![]() |
12个人,队伍组织协同还是有些考量人的,如果有情况,加之路途长,时间晚的话,很耗体力精力的。第三天往后都是前队、后队走下来的吗?有没有再有人走散? |
![]() |
Post #67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老弱病残队 ... |
![]() |
从图片上看,天气确实一般,天气好龙眼还是挺漂亮的。 给大伙献花! |
---------------------------------------- |
|
![]() |
Post #68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老弱病残队 ... |
![]() |
加十分,看猛男,听故事... ... |
---------------------------------------- |
|
![]() |
Post #69
Re:【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老弱病残队之 ... |
![]() |
来送分,然后看贴学习!![]() |
![]() |
Post #70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 ... |
![]() |
古城.醉语 wrote: s’胸‘好像田源 游小荡 wrote: 崇拜一下先,慢慢看 fs牧马人 wrote: 精彩……加分 山北小蜜蜂 wrote: 从图片上看,天气确实一般,天气好龙眼还是挺漂亮的。 给大伙献花! 日月石 wrote: 加十分,看猛男,听故事... ... notooo wrote: 来送分,然后看贴学习! ![]() 谢楼上诸位顶贴、加分支持。 |
---------------------------------------- |
|
![]() |
Post #71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老弱病残队 ... |
![]() |
在小刀和蛤蟆抵达营地时,云飞扬、骨头、我还在帐篷外。 我给他俩烧了热水,可得知他们在瀑布水源地,开锅烧水,已经吃喝过了。 据说还煮了粽子,因为要庆祝端午节。 这俩家伙,真是吃货一对。 大概天黑(20点左右)时,除了我们三个,其余人都入帐篷睡觉。 按常理来说,长线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身体状况ok,不给队伍增添麻烦为底线。 此外,有能力有意愿者可以为队伍做出力所能及之贡献。 我个人不大习惯,还有队友未确认安全的情况下,自己能完全不管不问。 即使我不是领队,即使我也是天黑才到,即使夜深,也宁愿坐在帐篷外等候,期待来路尽早出现头灯的灯光。 其余队员尽早休息,这也是正常的选择。大概只有一两个人询问过小刀和蛤蟆的情况。 但我此时感觉,不是很能接受这样的氛围。 试想一下,如果是我,身疲力尽到达营地,其余人早已休息,无人来问,这种感觉一定十分凄凉。 我不知道这是团队的风格,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如同之前所说,这里面我一个人都不熟。 12个人,大概5个一起走过贡嘎,5个一起走过乌孙。只有来自深圳的伢子和我,算是这个团队的生人。 大概这1天半的时间,大都用来观察每个队友的风格、整个队伍的氛围,希望能尽早能融入这个团队。 但是,此时,我突然有了下撤的想法。 户外玩的久了,大概只有2个原因去走一条线路,一是线路,二是队友。 前期大体是关注线路,但玩儿的久了,选人占据了更大的比例。 也就是说,走什么无所谓,和谁一起走更重要。 我不喜欢这种风格,或者换个说法,我的风格无法和我观察到的,现在这种队伍的风格相吻合。 这样的团队体验,即使走完龙眼,我觉得我也不会走的很开心。 在小刀和蛤蟆搭好帐篷后,我钻进依然不平的帐篷,一直在思考——如果明天确定有人下撤,我是否跟随下撤。 昨天的帐篷是头高脚低,今天的帐篷是右高左低,感觉更加难受。 默默地想了很久,十分难以决断,摇摆不定,两种选择大概五五开。 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大大增大了我下撤的决定。 |
---------------------------------------- |
|
![]() |
Post #72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老弱病残队 ... |
![]() |
躺在帐篷里,用各种方法和不停侧滑的身体相对抗。 这时候,帐篷外传来粗重的鼻息声,一听就不是人的鼻息,是大体型动物的声音。。 因为我的帐篷在最外侧,如果野生动物是从这个方向来,第一个遭遇的就是我的帐篷。 掀开外帐,头灯一扫。白天在我们前面的白脸牦牛,大概距离我的帐篷2—3米。 铜铃般的大眼珠,好奇地盯着我。 白脸牦牛,呃,一路上陪伴我们许久,我大体知道它的脾气。 怕人,又不那么怕人。 这句话很绕,大概就是离得远,牦牛是很好奇地盯着我们,大概距离拉近到4—5米,它才会主动离去。 我的帐篷和骨头帐篷相邻,我知道他把一堆气罐炉头放在帐篷外面,用雨衣包裹。 担心牛会去拱坏、踩坏炉头,如果被这头牛搞坏了,大概队伍一半的炉头都要报废。 我提醒骨头说来了一头牛,外面的东西要小心。骨头回复外面没有食物,应该没问题。 简单对话后,继续休息。 这时候,这头牛就开始了营地转圈游。大概每个帐篷都去闻了闻。 然后,整个营地就不太平了。 有的人说这应该是头野猪,也有的说是狗熊。 然后,各种方法,大喊,敲击铁器。 我前文提到过,这头牦牛,不是那么怕人。 所以,鼻息声依旧。 但,没有人再敢掀开帐篷,看看到底是个什么动物。 似乎躲在帐篷里,就是安全地。 可是,想一想,一层薄薄的化纤材料,能给里面的人有什么实质性的安全呢。 如果真是什么具有攻击性的动物,躲在帐篷里就能保证安全么? 哪怕就算是躲在帐篷里,看一看是什么动物,总还应该有这个胆量吧。 没有 没有胆量 没有方法 没有组织 没有团队协作 什么都没有…… 在这一刻,我决定,明天有人下撤的话,一同下撤。 在之后路途的聊天中,知道蛤蟆拿手机伸出帐篷外拍照,看照片是头牛,然后出帐篷,赶跑这头白脸牦牛。 当然,半夜这头牛好像有回来过,当时已入睡,具体情况不知。 |
---------------------------------------- |
|
![]() |
Post #73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 ... |
![]() |
D03 2015.06.22 早起,随手拍了一张营地照片。 倾斜的平地。 ![]() 起床后,觉得昨晚休息的很不好。 一是地不平,二是白脸牦牛,三是想了很久,做出一个艰难地决定。 云飞扬在照片右侧,找到一条小路,距离水源大概50余米。这样大家都不必爬升许多去瀑布处取水了。 刚好蛤蟆也去打水,云飞扬私下里告诉了蛤蟆昨晚的决定,希望劝说小刀下撤。 领队有时候是很腼腆的一个人,大概觉得直接和小刀说不大好,要蛤蟆去转述一下。 具体过程不知,但事后聊天时知道,小刀在帐篷外,抽完一根烟,悠悠地飘出一句话,大意是:老子玩了十年户外,第一次被劝下撤。 |
---------------------------------------- |
|
![]() |
Post #74
Re: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 ... |
![]() |
大约是早饭快吃完的时候,领队召集了所有人,大概说了一下情况。前后队速度差异较大,分队。 分为前队、后队。 根据速度,相信前队可以一天(D03)之内,赶到龙眼平台,然后休整一天(D04),轻装去看瀑布。前队领队蓝色骨头。 后队,按正常速度前进,D03到耙子沟尾营地,D04到龙眼平台,与前队汇合,然后一同出山。 如果有走不动的,可以原地等候,后队会跟上捡人。 没有人下撤。 我当时有些懵,因为这个选项不在昨晚的讨论范围里。 但是无人下撤,我也不可能独自下撤。 接下来就是选择队伍,昨天走在前面的七人,都选择前队。走在后面的四人,选择后队。 唯独我,当时的状态是可前可后。 骨头问我选前or后。我潜意识里觉得一天走到龙眼平台,是此前规划二天的线路,强度很大。有悖于我懒散的个性,走路要走舒服的惰性。所以选择了后队。 前队七人:骨头(领队)、鸡蛋、粟米粥、老麻、江南、 老虎伢子、南狼。 后队五人:云飞扬(领队)、讲究、蛤蟆、小刀、小S。 事后回过头去看,当时分队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虽然分队,风险会增大,但速度差距很多,若还是在一起走,也许大家都不满意。 只是事发仓促,事后细想,有很多细节可以做的更好。 比如当时没有约定前后队的对讲通话时间,这也许是考虑到前后队2日后会在龙眼平台汇合,但实际情况是前后队从此再没有碰面。 比如有些轻视接下来的路程,前队一日内从范家牛棚翻过4710m的龙眼垭口,下降到龙眼平台,是否可行?实际情况,并不太现实。 范家牛棚,早8:00,前队出发照片。 ![]() |
---------------------------------------- |
|
![]() |
Post #76
【作业贴】不可忘却的回忆——2015年6月端午老弱病残队之慢 ... |
![]() |
xinyih wrote: 来看大神和热闹的 说的很很好 |
---------------------------------------- |
|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