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ost #1
海岸線行走。安全資訊 |
![]() |
海岸線行走。安全資訊 2003 年春節,第一次知道磨房的存在。 |
PoPoutdoor 于 2015-05-20 13:06:41 编辑
|
|
![]() |
Post #2
回复: 海岸線行走。安全資訊 |
![]() |
谢谢您的指导。![]() |
---------------------------------------- |
|
![]() |
Post #3
回复: 海岸線行走。安全資訊 |
![]() |
a real scientific hiker. thanks for your experience. |
---------------------------------------- |
|
![]() |
Post #4
回复: 海岸線行走。安全資訊 |
![]() |
楼主写的好,收藏.![]() |
![]() |
Post #5
[简体][更新] 海岸线行走安全资讯 |
![]() |
Edit: 新增了测量标准对比图 2003 年春节,第一次知道磨房的存在。 看到许多深圳野外风景相片之后,第一次在香港户外网站组织往深圳山野的活动。 当时对深圳的山野全无认识。 十多日密集阅读网上路线资料,决定选择由低难度路线开始。 从磨房图库找到大鹏半岛地图,落实了东西涌海岸线行程。 作为头驴,我尽力思考每一项影向行程安全的因素。 在缺乏准确资讯的情况下,尽力对不明朗情况作出合理风险计算。 跟据地图,游记及图片,反覆核对之后组合了想象版的行程风景图集。(当日发现有一半风景/地点搞错了) 讨论期间,热爱水上的网友提出有关海床地形,风向及潮汐对海岸线行程安全的疑问。 由于深圳市气象局网站只有简单资料、而大鹏半岛在地理上很接近香港,天气资讯都依靠香港天文台网站。 最后通过王二狗找到山潇引领,行程安全得到确保。 2003年2月16日,活动在非典的阴影下顺利完成。 以上是对完全陌生地域策划行程的回忆片段。 约略搜寻一下东西涌海岸线穿越: 1. 被定性为低难度路线。 2. 召集贴绝少提及潮汐的因素。 从现时磨房头驴的召集贴,我看到有关行程安全的盲点: 1. 路线难度 跟据物理性因素(地形,坡度,地理结构等),路线难度级别定性是静态的。 出行日的天气情况(日照,风向,风速等原素),肯定是行程安全的重点! 出行日的天气情况,主宰了路线难度的变化。 例如暴雨强风容易引发泥石流,除了阻延行程时间之外、亦增加了人员滑倒或被淹埋的风险。 所以,路线难度应该配合天气预报作出动态调整。 2. 海岸线穿越 既然是要和海打交道,应该对和海有关的资讯作出了解吧? 除了出行日的天气情况,近岸地域的海洋变化是主宰行程安全的主要因素。 A)潮汐变化 潮汐预报:http://gb.weather.gov.hk/tide/cKLWtide.htm 最接近深圳东海岸的地点,是高流量湾。 说明:http://gb.weather.gov.hk/tide/cnotes.htm ![]() - 香港的主水平基准面:香港测量土地的基础高度。 - 黄海基准面(1956):中国大陆测量土地的基础高度。 例子:2005-09-18高流量湾潮汐预报图最(附图) ![]() 当天中秋,属天文大潮。 1100〜2.2M 换算分类中对应黄海基准面为 1.174M 1500〜0.6M 换算分类中对应黄海基准面为 -0.426M 安全的通过时间窗口是 1400-1700(蓝流线代表黄海基准面 -0.146M,红线是 -0.046M) B)风暴潮 来源:http://gb.weather.gov.hk/education/edu01met/wxphe/ele_tidec.htm 大气压力和风等气象因素对海面水位都有影响。 通常大气压力每减少一百帕斯卡,海平面便会上升约 1 厘米,向岸风亦会把海水往岸边推高而令水位上升。 遇到台风时,由于台风中心附近的气压极低而风力极大,所引发的海平面异常上升甚为显著,这现象称为风暴潮。当风暴潮遇上大潮,会造成严重的水浸。 C)海床地形 海床地形平垣区域,潮退期间现出的海滨地带在潮涨时会较快速被淹没,亦会形成较大海浪冲击现象。 惨剧: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02/07/content_1302876.htm D)海浪运动 来源:http://www.ocean.org.tw/mag/011/011007.htm 波浪类型的区别有二种 风浪(wind wave):为风域内直接因风持续的吹拂,产生不规则的波浪,且风持续吹拂供给的能量,使波持续成长而以长周期波的涌浪形式离开风域。 涌浪(swell):为风域外,因风浪衰减以长周期波传递的波浪形式,较规则,属长周期波。 波浪传递速度 C=L/T (C:波速 L:波长 T:周期) 所以周期愈长的波浪其传递速度愈快,常常是台风还未侵袭时,波浪的现象已预告即将到来的风暴。 台风来袭前后的波浪现象 台风来袭前,其引发的涌浪已先一步到达,原本平静的海面便开始有长周期波浪的水位变化,虽不致有波涛汹涌现象,但缓慢且起伏甚大的水位变化,其气势磅礡便可嗅出一丝风雨前的吊诡气氛。 台风来袭时,风域笼罩整个海面,此时的波浪型态为风浪,风持续供应波浪的作用,此时的波浪会什么纷纭而波涛汹涌。 台风过后,波浪的现象亦是属长周期波的型态,因为台风远离的缘故,台风不再持续供应大量的能量予波浪,但依旧有涌浪进入,只是水位的变化不如台风来袭前大。 参考资料: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hydrosphere/sea-wave-movement.htm <-- 连结失效 |
PoPoutdoor 于 2015-05-20 13:07:50 编辑
---------------------------------------- |
|
![]() |
Post #6
Re: 海岸線行走。安全資訊 |
![]() |
惊朴po一番心血白费,我是这样看待现在的磨房。 现在跟着大家走的从众心理剧烈,看几张照片就对目的地心理预期拔高,遇到丁点不顺自己意思的揭瓦拍砖而不思沟通解决。 因为解读户外心理预期地目的不一样,不知道户外其实是一个克服困难到达目的的过程和需要办法比困难多,而不是风花雪夜,也不是走过路过。 一、现在很少人去对户外目的地了解其中的地形、地貌,气象情况及可想象的困难心理准备。原因是跟着领队走,想那么多干嘛,找攻略多费事,不如QQ上多聊会,说不定有艳遇。这么多人都能走,那有什么问题呢?可以跟同事朋友炫耀我去哪里多么多么的美景,帖几张相片先。 二、磨房的召集帖复制、粘贴(抄袭严重),甚至容易给人误读。不能很好的引导人们自主了解。我曾尝试过引导自助找攻略,可惜自己能力、方法问题,没能力做到。 三、行前准备中,通过以往游记、攻略中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缺乏预想在于平时安全回家看少了,甚至不看。造成物质准备,心理生理准备不足。 感谢朴po的文章,让我更好的简略学习海潮的计算预测及掌握变化。 |
---------------------------------------- |
|
![]() |
Post #7
Re: 海岸線行走。安全資訊 |
![]() |
佛祖留下让人成佛的方法给众生... 至于人愿不愿成佛,佛祖也管不了的 ![]() |
---------------------------------------- |
|
![]() |
Post #8
Re: 海岸線行走。安全資訊 |
![]() |
技术贴,顶一个 |
---------------------------------------- |
|
![]() |
Post #9
Re: 海岸線行走。安全資訊 |
![]() |
岸邊行走, 絕對要留意海浪情況! 少女遭巨浪捲走 直墮40呎落海 ![]() 你以為很安全? ![]() 覺醒吧! ![]() 太遲了! |
---------------------------------------- |
|
![]() |
Post #10
Re: 海岸線行走。安全資訊 |
![]() |
又到中秋:今年月食潮水超高,请走海岸线的注意安全! |
---------------------------------------- |
|
![]() |
Post #11
Re: 海岸線行走。安全資訊 |
![]() |
请教:蓝线与红线是根据什么标定出来的? |
![]() |
Post #12
Re: 海岸線行走。安全資訊 |
![]() |
看帖不认真 ![]() ddklx-001 wrote: 请教:蓝线与红线是根据什么标定出来的? 上文已有说明 - 香港的主水平基准面:香港测量土地的基础高度。 蓝线 - 黄海基准面(1956):中国大陆测量土地的基础高度。 (蓝流线代表黄海基准面 -0.146M,红线是 -0.046M) 红线是根据香港潮水预报图,考量特定路线海滨地型估算出难于通过的潮高。 |
---------------------------------------- |
|
![]() |
Post #13
Re: 海岸線行走。安全資訊 |
![]() |
补充一下香港潮汐预报图对应内地地图的转换问题![]() 1. 地图基准 地图基准就是定义地图上 0 米海拔高度的准则。 公开发行的地图根据各自的标准定出 0 米海拔高度,而香港的地图采用香港基准面。 由于内地没有公开发行的小笵围大比例地图(例如 1:25,000),户外活动使用的地图来自民间制作,定义 0 米海拔高度的标准无从稽考。 2. 香港潮汐预报图潮高与户外地图的关系 香港潮汐预报图适用深圳及邻近地区,使用各种地图基准地图时存在 1 米以上潮差。这点,对近岸活动安全影晌非常大。 参考上图,最新的是 1985 国家高程基准面,亦是内地不同高程基准面最贴近海图基准面的标准。所以,对于地图基准不明的地图一概当成 1985 国家高程基准是最安全的假设。 3. 转换 香港潮汐预报图潮高 0 米 =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0.722 米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0 米 = 香港潮汐预报图潮高 0.722 米 小结 策划海岸线行程必须注意海床地型在不同潮高下的可通行性、安全度和风向、风速,对不泳渡的行程计划预留充分拥余时段、准时通过那些高潮时段通行难度大增的位置。 ps. 首帖香港潮汐预报图的线,在制作时仍未找到地图基准的资料,请视为制订海岸线行程计划的参考笵例。 |
---------------------------------------- |
|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