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ost #77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收藏备用,楼主辛苦了 |
![]() |
Post #78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收藏,为将来上高原做准备! |
---------------------------------------- |
|
![]() |
Post #79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对,要多喝水,晚上不要太早睡觉 |
---------------------------------------- |
|
![]() |
Post #80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好帖 收藏~~ |
---------------------------------------- |
|
![]() |
Post #81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今年暑假准备一家老小“坐着那火车去拉萨”,此贴大有用! 收藏!多谢! |
![]() |
Post #82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想去西藏看看啊 |
---------------------------------------- |
|
![]() |
Post #83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好东西,家里上不了网,我在网吧保存了网页回去慢慢看![]() |
---------------------------------------- |
|
![]() |
Post #84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好帖!收藏了。 |
---------------------------------------- |
|
![]() |
Post #85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好东东,学习中. |
---------------------------------------- |
|
![]() |
Post #86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先学习 再出发 |
---------------------------------------- |
|
![]() |
Post #87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好文章 |
---------------------------------------- |
|
![]() |
Post #88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好帖,收藏````````谢谢``````` |
![]() |
Post #89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受益多多,赞!! |
---------------------------------------- |
|
![]() |
Post #90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占位,要学常识。 |
---------------------------------------- |
|
![]() |
Post #91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好文章,收藏 |
---------------------------------------- |
|
![]() |
Post #92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腾格里 wrote: 八、高海拔紧急情况的处理 去过高原、雪山的朋友,如果经历了身边有人患区区感冒竟然几个小时里转为肺水肿,或听到藏族司机平静地说起又一个旅行者因高山病死在某地时,往往惊诧生命在那里怎变得如此脆弱,死亡是那么平常,生与死的距离在那里竟会那么近。 高原确实不同于平地,任何一个不起眼的疏忽和大意,付出的可能就是生命的代价。因此务必高度注意,不能完全拿平原上对健康和疾病的思维判断方式来衡量高原。 在高原,最要命的当数高山肺水肿和高山脑水肿,这两种高山病发病快,死亡率较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警惕。这里所说的紧急情况,主要指它们。 对付高山肺水肿和脑水肿,个人总结为“积极预防,注意观察,尽早识别,及时治疗,迅速下撤”20个字。 “积极预防,注意观察”在前面都已提到。下面说说“尽早识别”,着重了解高山肺水肿和脑水肿的主要症状: (一)高原肺水肿 通常发生在快速上升至2500米以上后24-96小时。重要诱因是寒冷、劳累、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道感染,导致肺部积水。肺中的液体阻碍了有效的氧气交换,血液中含氧量降低,从而引发全身组织缺氧,严重时因大脑缺氧导致逐渐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死亡。 高原肺水肿的主要症状为:开始有些像急性高原反应,运动能力下降,疲倦乏力,静止休息也觉得呼吸困难,头痛,胸闷,心慌,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口唇、颜面青紫,胸痛,难以平卧,不断咳嗽,咳出稀薄的泡沫痰,开始为白色或淡黄色,后即变成粉红色。如果将耳朵贴近患者胸壁,可听到肺部水泡样呼吸声(医学称“湿罗音”)。病人会烦躁不安,严重者逐渐神志不清,如不采取措施,数小时内病人会昏迷、死亡。 (二)高山脑水肿 高原性脑水肿,多发生于急速上升至海拔4300米以上。主要原因是由于缺氧导致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升高和脑水肿,以及脑容积增加,造成脑组织受压迫,脑细胞代谢障碍,功能紊乱,进而发生昏迷及死亡。其特点是:多发在夜间,发病急;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 高原脑水肿的主要症状有:初期表现神情恍惚,萎靡不振,疲倦乏力,行为协调能力下降(直观识别:患者步履蹒跚,走路不直,有些醉酒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系鞋带、拿放小物品都困难,不能用手指准确指点自己的五官位置);随着病情发展,会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反应迟钝,智力降低(直观识别:简单的算术题都出错),失忆,嗜睡,渐渐神志模糊、昏迷,个别病人出现抽搐。严重昏迷者,多并发脑出血并危及生命。 在高原上除做好一系列防护措施外,还要关注自己和队友,一旦发现上述相关症状,及时沟通和报告。 对待疑似或确诊的高山肺水肿、脑水肿患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送医院,剩下的事情交给医生,他们知道怎么做。 如果是在不具备医疗条件的地方,作为非专业人士,对于两种高山病的处理方式是一样的,就是立刻做三件事:高流量输氧,口服两片“速尿”(情况严重者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以最快速度下撤。对于脑水肿患者,可以同时冷敷额头,降低颅内压。 千万不要拖延,更不要在原地等待救援。立即下撤600-1200米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越快越好,越低越好,撤下后立即到医院去。千万记住,延迟一秒,患者生存的机会就小一分。 尽管希望朋友们永远都不会碰上这事,但毕竟在高原什么都可能发生。还是记着这些吧。 刚与死神擦肩而过 警惕高原 珍惜生命。。。。。。。 |
---------------------------------------- |
|
![]() |
Post #93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腾格里 wrote: 高海拔并不可怕 ——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这个标题有误导作用, 应该改为: 【警惕高海拔发生高原反应的死亡危险】 ——生命只有一次,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
![]() |
Post #94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个人感觉,低原反应比高原反应还难受![]() 一般走川藏线进藏高反轻微.原因是海拔逐渐升高,且植被好,空气中含氧量略高 ![]() |
---------------------------------------- |
|
![]() |
Post #95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到西藏其实没什么,2-3天即可以适应,关键是晚上一定要睡好,要不然会更难受.因为缺氧干燥,晚上睡觉鼻子很干,能够把你干醒了,睡不踏实,就会心烦,休息不好,就会影响第二天旅游的心情.睡的问题解决了,你也就成功了一大半,高原的畏惧也就烟消云散了![]() |
![]() |
Post #96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在此谢过楼主!!! 顶!!! |
---------------------------------------- |
|
![]() |
Post #97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好贴..LZ辛苦了 |
![]() |
Post #98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 ![]() |
![]() |
Post #99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不错,谢谢,认真学习。 |
![]() |
Post #100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我就上不了西藏.那里太高.我上了两次玉龙雪山都没上去. |
![]() |
Post #101
Re: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
![]() |
![]() |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