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O专访 | 叶颖涛:我将90%的时间投入给跑步和体育基金
ispo | 评论 (0) | 2016-06-28 17:06
跑步产业论坛于2016年7月7日 在ISPO SHANGHAI同期举办, 早在2013年ISPO 就开始关注跑步运动,并设立跑步专区, 跑步人群的稳步增长和跑步赛事的井喷式发展,正在火热拉动整个跑步周边产业链的发展, 也成为当下最“吸金”的产业,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和关注。
今年3月新动金鼎体育基金成立,5月全国首个推出跑步服务站概念的来跑吧服务站周年庆, ISPO特邀请来跑吧CEO 叶颖涛先生在ISPO 跑步产业论坛召开之前接受专访, 探讨跑步生态格局下,来跑吧如何布局跑步产业链。

Q:从掌趣科技到来跑吧,从互联网到跑步,请叶总谈谈来跑吧服务站的创立过程
来跑吧是2015年3月21日正式注册,直到2015年5月18日才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从4-5人发展成全国北京、上海、沈阳、深圳的4个分公司。
很多人问为什么不做移动互联网?一些跑步app做了很多年,我们看到线上发展的痛处在于“没有服务”,变现困难。
因为经常去日本跑马拉松,我特别关注在日本东京皇居北苑沿途有13个跑步服务站,每一个各具特色,且存活率都很高,每年2-3万的会员,比如专门东京马拉松组委会和电台的,专门ASICS服务站等。
看回国内,在像北京奥森、朝阳公园和上海的世纪公园这样具备跑步条件的场所,有车的人可以将包锁在车里,不具备开车条件的跑友就只能把自己的包锁在凳子上。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了目前服务市场的空白,着手将跑步服务理念引入国内。第一家的选址,选定在北京朝阳公园,逐渐发展到上海、沈阳、深圳。

来跑吧服务站的规模
1、基础服务,存包,淋雨、饮水服务;
2、装备的销售;
3、体能的训练和康复教室;
4、跑团的约跑(跑团企业团建)
5、跑步赛事和体育旅游的报名。
线上服务
1、“做容器”:
自媒体,网站,App,广告联盟,可区分渠道的买装备和服务的商城,形成整套体系服务。
2、3个工具:
给赛事组委会的信息化工具;
给跑团的“爽啦运动”微信应用(跑团管理、集体报名、活动发布、签到打卡) 在合作后,会再增加服务站预约和摇一摇打卡功能;
与传统OTA合作的体育旅游平台,我们认为未来“服务”一定是一个新的入口。
Q说到线下服务,来跑吧在赛事报名和体育旅游报名这块业务的规划是怎样的?
服务站建立后,吸引了NIKE, Adidas, New balance等国际和国内品牌的线下跑道活动。2016年来跑吧在跑步赛事业务划分3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与旅游和景区想结合的城市马拉松
今年我们会做5个马拉松:崇礼冰雪马拉松,承德马拉松,五台山越野,本溪马拉松,张家界马拉松。
第二个层级 “跑步+旅游”赛事IP
目前国内赛事呈喷泉式涌出,而我们认为好的商业模式,不是体现在唯一的B端商业赞助,更重要的是C端跑者为赛事买单的能力。
来跑吧目前主要经营的两个跑步赛事IP是联合游乐场、欢乐谷等城市娱乐场地的“夜晚荧光跑”,做游乐场+跑步的通票;另一个是来跑吧与众信旅游、Club Med创立的独家品牌Running Club Med,今年4月的桂林站主打“家庭跑”, 体验运动的快乐,下一站将会在新加坡民丹岛Club Med。
第三个层级 基于各服务站结合的几百人小型赛事

Q 请您谈谈来跑吧在跑步产业中的战略布局规划是怎样的
跑步和基金这两摊事儿占据了我每天90%的时间。我们在不断抢资源、建服务。来跑吧是在帮助做习惯的培养,让大家知道我跑步就要去跑步服务站,要参加赛事,要对服务付费。要去国外跑马拉松应该去旅行社报专门的跑步产品,我们在不断的去深化梳理这个思维,也希望通过5-10年养成一批有习惯的用户。
未来我们在线上,除了我们目前做对C端的用户,也会对用户的数据行为做更多分析,精准定位。说到最前面的投产业,因为我们看到好的我们就要投,所以我们布好了局,投资赛事信息化,投了跑团软件,投了壹季体能,投了体能康复,未来还会持续不断的投赛事计时、赛事执行公司,这样就能把我们的梦想迅速的实现,形成规模。

投产业、抢资源、建服务、导流量、细运营。资本平台并不是帮你赚钱,赚钱只是最后一步,真正还是你航行的船,是你飞翔的翅膀,是你奔跑的力量!
——叶颖涛
投产业、抢资源、建服务、导流量、细运营这15个字囊括了我们这次采访叶总的所有内容的精髓, 也概括了来跑吧在当前体育和资本风口下,所规划的跑步生态格局。

PS:本文为ISPO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年3月新动金鼎体育基金成立,5月全国首个推出跑步服务站概念的来跑吧服务站周年庆, ISPO特邀请来跑吧CEO 叶颖涛先生在ISPO 跑步产业论坛召开之前接受专访, 探讨跑步生态格局下,来跑吧如何布局跑步产业链。

Q:从掌趣科技到来跑吧,从互联网到跑步,请叶总谈谈来跑吧服务站的创立过程
来跑吧是2015年3月21日正式注册,直到2015年5月18日才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从4-5人发展成全国北京、上海、沈阳、深圳的4个分公司。
很多人问为什么不做移动互联网?一些跑步app做了很多年,我们看到线上发展的痛处在于“没有服务”,变现困难。
因为经常去日本跑马拉松,我特别关注在日本东京皇居北苑沿途有13个跑步服务站,每一个各具特色,且存活率都很高,每年2-3万的会员,比如专门东京马拉松组委会和电台的,专门ASICS服务站等。
看回国内,在像北京奥森、朝阳公园和上海的世纪公园这样具备跑步条件的场所,有车的人可以将包锁在车里,不具备开车条件的跑友就只能把自己的包锁在凳子上。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了目前服务市场的空白,着手将跑步服务理念引入国内。第一家的选址,选定在北京朝阳公园,逐渐发展到上海、沈阳、深圳。

来跑吧服务站的规模
1、基础服务,存包,淋雨、饮水服务;
2、装备的销售;
3、体能的训练和康复教室;
4、跑团的约跑(跑团企业团建)
5、跑步赛事和体育旅游的报名。
线上服务
1、“做容器”:
自媒体,网站,App,广告联盟,可区分渠道的买装备和服务的商城,形成整套体系服务。
2、3个工具:
给赛事组委会的信息化工具;
给跑团的“爽啦运动”微信应用(跑团管理、集体报名、活动发布、签到打卡) 在合作后,会再增加服务站预约和摇一摇打卡功能;
与传统OTA合作的体育旅游平台,我们认为未来“服务”一定是一个新的入口。
Q说到线下服务,来跑吧在赛事报名和体育旅游报名这块业务的规划是怎样的?
服务站建立后,吸引了NIKE, Adidas, New balance等国际和国内品牌的线下跑道活动。2016年来跑吧在跑步赛事业务划分3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与旅游和景区想结合的城市马拉松
今年我们会做5个马拉松:崇礼冰雪马拉松,承德马拉松,五台山越野,本溪马拉松,张家界马拉松。
第二个层级 “跑步+旅游”赛事IP
目前国内赛事呈喷泉式涌出,而我们认为好的商业模式,不是体现在唯一的B端商业赞助,更重要的是C端跑者为赛事买单的能力。
来跑吧目前主要经营的两个跑步赛事IP是联合游乐场、欢乐谷等城市娱乐场地的“夜晚荧光跑”,做游乐场+跑步的通票;另一个是来跑吧与众信旅游、Club Med创立的独家品牌Running Club Med,今年4月的桂林站主打“家庭跑”, 体验运动的快乐,下一站将会在新加坡民丹岛Club Med。
第三个层级 基于各服务站结合的几百人小型赛事

Q 请您谈谈来跑吧在跑步产业中的战略布局规划是怎样的
跑步和基金这两摊事儿占据了我每天90%的时间。我们在不断抢资源、建服务。来跑吧是在帮助做习惯的培养,让大家知道我跑步就要去跑步服务站,要参加赛事,要对服务付费。要去国外跑马拉松应该去旅行社报专门的跑步产品,我们在不断的去深化梳理这个思维,也希望通过5-10年养成一批有习惯的用户。
未来我们在线上,除了我们目前做对C端的用户,也会对用户的数据行为做更多分析,精准定位。说到最前面的投产业,因为我们看到好的我们就要投,所以我们布好了局,投资赛事信息化,投了跑团软件,投了壹季体能,投了体能康复,未来还会持续不断的投赛事计时、赛事执行公司,这样就能把我们的梦想迅速的实现,形成规模。

投产业、抢资源、建服务、导流量、细运营。资本平台并不是帮你赚钱,赚钱只是最后一步,真正还是你航行的船,是你飞翔的翅膀,是你奔跑的力量!
——叶颖涛
投产业、抢资源、建服务、导流量、细运营这15个字囊括了我们这次采访叶总的所有内容的精髓, 也概括了来跑吧在当前体育和资本风口下,所规划的跑步生态格局。

PS:本文为ISPO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