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进行数据恢复和迁移,目前为只读模式

走过磨房的日子

小楼一夜闻春雨 2005-05-10 23:06
35468
133

有些邂逅擦肩而过,微小的连你自己都不会察觉;
有些邂逅平地惊雷,回首瞬间心中已然惊涛拍岸。
有些记忆虚无飘渺,过后很快就被后来者所淹没;
有些记忆刻骨铭心,夜深人静它会流淌在你脑海。

谨以此文,献给五周岁的磨房,祝它生日快乐,永远青春健康。

是不是人老了,就喜欢怀念?
我想我是有点老了,所以老想起以前的日子。
磨房成立至今,快五年了吧?人生的岁月里,五年可以很短,五年也可以很长。回首这五年,自己是跑了、恋了、婚了;而身边认识的、不认识,知道的、不知道的人,是跑了、走了、恋了、婚了、育了、离了、去了……
酸甜苦辣,悲欢忧愁,聚散离合,前尘往事,如一抹春梦,淡淡的,悠悠的,深深地烙印在心上。

走近磨房

我最早在网络上面交流旅游的信息和心得体会,要追述到1997年,那时候,互联网络在中国尚未普及,而CFIDO(中国惠多网)是我们交流信息的地方。中国惠多网,其实是有许多BBS组成的网络,这些BBS并不是现在互联网上的BBS,他们是由很多热心人士提供的单机形式的BBS站,网友们都通过电话直接连入分布于全国各地的BBS站;而这些BBS站之间也会定时交互信息,形式就有点像现在互联网上的新闻组。腾讯的马化腾(Pony Ma)、金山的求伯君(Vicent Qiu)、雷军都曾经是CFIDO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那时关于的旅游的帖子好像都归在“衣食住行”主题项下,讨论气氛并不算热烈,我曾经以“李大嘴”的昵称在里面打混。那年,去了云南的香格里拉和四川的九寨沟、四姑娘山。那个时候,稻城才刚刚因为吕玲珑的一本影集而为外人所知;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掀起了一股走向西部的旅游热潮。
由于互联网络的兴起,CFIDO很快就为人所遗忘。
到了1998年,新浪旅游论坛开始兴起,涌到新浪旅游论坛的驴子们就像是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党。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各地的华人纷纷在此交流旅游心得,为各种出游出谋划策,人气旺盛,气氛热烈,热闹非凡。最难得的是旅友们间的那一种亲切和友善,至今难以忘怀。新浪旅游论坛,开国内旅游论坛之先,创鼓吹自助旅游之风。
通过新浪论坛,我学到了很多背包旅游的诀窍,获得了很多关于青藏高原的知识,充分领略到了网络这个大家庭的温馨和关怀。当然,不能不提的是由深圳网友何健开设的“雪域风情”网站,这个以西藏风情为主的网站,收集了大量的关于青藏高原的资料、信息,为大家揭开了青藏高原的神秘一角。
现在想起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叫自己做“驴”的,大概最先是因为手误,有人把“旅游”的“旅”敲为“驴”,大家见到比较好玩,意思也贴切,就渐渐推广开来了了。那时的新浪旅游论坛还专门制作了“驴标”,以供网友在路上作识别之用。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在一些热门旅游景点随处可见佩戴着这个标志的旅友;驴子们也纷纷以此为荣。
大约是2000年初的时候,全国各地纷纷开设自己的旅游论坛。广东最早的论坛,应该是广州指南里面的旅游论坛;而深圳的驴子稍后在yesite上面也开设了自己的旅游论坛,不过时间很短,后来就搬迁到乐趣园(http://www.netsh.com/)里面了(日子好像是2000年6月18日)。而磨房的名称,大约也是在乐趣园的时候叫起来的。所谓的磨房,大致是由驴子推磨(可能与深圳的驴子们喜欢爬山有关)演绎开去,渐渐为人所知、渐渐为人所接受、渐渐为人所推崇。特别网站搬迁到现在的网址(那是2000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上下发生的事情)之后,经过深圳晚报、深圳商报关于磨房、关于旅游以及关于百公里徒步等一系列活动的报道,磨房不但在深圳家喻户晓,更成为了国内自助旅游网站的佼佼者。

35468
133
全部回复(133) 数据迁移期间暂不能添加新的回复
{{item.user.username}} {{formatDate(item.createdAt)}}
[ 此回复已置顶,点击显示 ]
{{reply.user.username}} 回复 {{reply.replyToUser.username}}
{{formatDate(reply.createdAt)}}
{{ posts.length == 10 ? `展开${postNum - posts.length}条评论` : '加载更多评论'}}